(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都讯记者张艳丽向海图强,挺进深蓝。深圳拥有257.3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近1145平方公里,2017年起被赋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使命。深圳以丰富的海洋资源等优势于2018年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启探索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保护珊瑚和生态利用可持续发展路径之旅。
记者了解到,2022年8月,深圳公示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选址位置,定于大鹏湾海域,以超49公顷的用海面积建设人工鱼礁。大鹏湾深圳部分海域面积174平方公里,岸线长度69公里,自然岸线保有率超60%,是深圳重要的近海多样性生物资源分布区。
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资源养护+渔旅综合型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该示范区引入广东海洋大学研究院开展管理运营、日常监测和生态修复工作,结合大鹏湾拥有超60种珊瑚、超190种游泳生物的生态资源,打造以资源养护为核心、以珊瑚为主题、以休闲渔业为亮点的资源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保障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其中,珊瑚礁作为“海洋热带雨林”和“海洋生物家园”,是维护海洋生态健康、物种丰度和高能产出的重要代表。大鹏国家级海洋牧场区域将投放人工珊瑚礁体27603.6空方,并配套增殖放流、养护渔业资源和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等措施,持续修复深圳海域开展珊瑚礁生态。
人工珊瑚礁为海域内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庇护场所,成为海洋基础生态链和食物链,为珊瑚、黑鲷、石斑鱼、海鳗、曼氏无针乌贼等多种海洋生物提供食物与栖息环境。人工珊瑚礁持续赋能渔业创造初级生产力,促进渔业种群资源增殖,提高渔民捕捞产量和捕捞收入。同时,其造就的景美鱼多魅力景观为休闲渔业、滨海旅游、海洋运动提供强大的经济价值,推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渔业生态修复、休闲观光、精深加工、生命健康等新业态和“三产”融合。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积极探索“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社会公众”的珊瑚保护模式,组织社会公众参与珊瑚种植、海龟认养、海马放流等活动,共奏海洋“牧”歌。近3年来,研究院累计组织超10万名志愿者参与认养种植活动,仅在大鹏湾已经种植珊瑚6万多株。
未来,大鹏国家级海洋牧场将通过设立科研实验、休闲渔业和海底观测平台,联动资源养护、养殖休闲工船、海底酒店、海洋世界、水上运动等生态产业于一体,探索建立全生态链、模式创新、典型示范的珊瑚主题国家级海洋牧场生态综合体,实现“水好、鱼多、景美”的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标签:
2022-03-18 15:03:32
2022-03-18 15:01:59
2022-03-18 15:00:36
2022-02-07 16:16:27
2022-02-07 16:16:27
2022-02-07 16:16:27
2022-02-07 16:16:27
2022-02-07 16:16:25
2022-02-07 16:16:25